民族武术讲究内外合一、形神兼备、节奏鲜明,其特点一是“击”,二是“舞”。“击”就是“技击”,即从徒手搏斗的拳术发展为搏击敌人的武艺,在民间有根深蒂固的传统。“舞”就是“武舞”,即现在流行的套路形式,具有表演性。各民族均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套路,下面就请跟随镜头去感受一下,德宏少数民族“武”出的独特风格吧!
傣族抽陀螺
傣语称“朵旱”,是傣族群众喜爱的休育娱乐项目之一。上好的陀螺用柚木制成,陀螺头大腰细成锥体,锥底有铁尖。玩时用绳子缠绕,用力抽绳,陀螺便直立旋转。
傈僳族打弹弓
早在古代,篾弹弓就为少数民族战争、狩猎及生产、生活所用。到现代,农村傈僳少年几乎无不喜爱。篾弹弓用竹制成,弓选用富有弹性的竹片,弓片呈梭形。弦用颇有韧性的细长篾丝扭成,中间编织有一弹巢。弹丸呈圆形,用胶泥拢团、晾干、烧制而成,亦可用小石子、橄榄果、红木树果等代替。
傣家顶棍
俩人相对而立,中间横置一根竹棍,俩人用肚或双臂夹紧。约定一方做庄(守),另一方进攻,全身运气,互相用力对推,看谁能前进者为胜,后退者为败。
阿昌族拳术
在阿昌族的武术体系中,拳术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,也成为其民间传统体育的重要内容。阿昌拳术,有着不同的形式和多样的套路。其具有代表性的有公鸡拳、猴拳、十字拳、打通广拳、翻地龙拳、四马回头拳、大蟒翻身拳、四方拳等。
猴子挑水棍
景颇棍
棍术,以抡、劈、戳、撩、舞花等棍法所组成的套路练习,它的特点是使用两端。练习棍术要求手臂圆热,梢把兼用,身棍合一,力透棍梢,表现勇猛、快速,"棍打一大片"的特点。
傣族双刀
傣族武术注重基本训练,要求手步灵敏,判断准确,有兔子般的听力,鹰一般的眼力。
阿昌刀术
猫赖过,为阿昌语,意为刀术。是阿昌族传统武术中的一类器械套路技艺。由于阿昌族人善制刀、爱耍刀,因而其猫赖过也有着多样的形式。